close

  今天,汕頭將召開全市人才工作大會,公佈“1+10”人才政策,獎勵首屆汕頭市“優秀人才獎”獲得者。南方日報提前獲悉,奪得首個汕頭“傑出人才獎”500萬元大獎的,是廣東金明精機公司的多功能環保薄膜智能吹塑裝備研發團隊。金明精機是全球領先的薄膜吹塑機製造商,2011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曾獲2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2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為我國塑料機械行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今年汕頭投入2500萬元開展人才工作,其中一次性拿出1000萬元設立“優秀人才獎”,在汕頭特區30多年曆史上尚屬首次,在粵東西北地區力度最大,引起了轟動。
  “我們要向外界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汕頭改革發展,求賢若渴,急需引進、培養、使用高層次人才。”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表示,前不久,國務院批准汕頭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這是汕頭髮展史上繼建立特區之後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喜事。汕頭要努力打好“新僑牌”,就必須大力引進培養人才,為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好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提供人才支撐。
  史上最大手筆,獎勵創新創業人才
  首屆汕頭市“優秀人才獎”在創新人才激勵機制方面進行大膽嘗試,評選1個傑出人才獎,獎勵500萬元;評選3個創新創業獎,每個獎勵100萬元;評選5個青年英才獎,每個獎勵10萬元;評選10個技能大獎,每個獎勵5萬元;評選2個人才服務獎,每個獎勵50萬元。由於獎勵的“大手筆”,引起社會廣泛關註。
  “優秀人才獎”獎勵是汕頭“1+10”人才政策的首個落地項目。所謂“1+10”人才政策,就是《中共汕頭市委、汕頭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若干意見(試行)》及其10個配套政策文件。該政策首次將汕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定位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業福地、全球潮籍英才集聚中心、粵東區域人才創新高地”,確立了未來十年該市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的政策導向。
  有了好政策,還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在今年初,汕頭就決定市級財政投入2500萬元開展人才工作,其中1000萬元用於獎勵優秀人才獎,1000萬元用於配套一批列入省重大人才計劃的人才項目,500萬元註入市人才發展專項基金。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汕頭投入力度最大的人才政策,在粵東西北地區也居前列。
  根據“1+10”人才政策,汕頭對創新創業人才的扶持重金投入——引進的科技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1000萬專項工作經費;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最高給予10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汕頭還推出高含金量的40項優惠措施,立足解決好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創業、成長、居住、職稱評聘、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問題,力爭用10年時間,引進1000名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培養3000名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重點領域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獎勵使用一批為當地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全面提升人才隊伍的核心競爭力。
  “1+10”人才政策註重人才與產業的結合,引導人才、技術、項目、資金與汕頭產業政策無縫對接、科學匹配,捆綁打包進行重點扶持,並更多地與企業對接,促進園區和企業充分利用人才優惠政策創新創業。
  書記掛帥推人才新政,實現多個“零的突破”
  “1+10”人才政策,一年2500萬元投入,這樣的“大手筆”是怎樣“出爐”的?
  記者在汕頭採訪瞭解到,汕頭經濟特區初創時期,來自五湖四海的一批批創業人才,使汕頭嘗到了快速發展的甜頭。新的歷史階段,汕頭要實現振興發展,更需擇天下英才而用之。
  陳茂輝2012年11月一到任汕頭市委書記,就要求組織部門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學習珠三角地區人才工作先進經驗,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創新人才政策體系,實施重大人才工程。汕頭開始醞釀新一輪全市人才發展戰略,將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更名為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陳茂輝親自擔任首任領導小組組長,制定出台汕頭市《關於進一步加強黨管人才的實施意見》。
  汕頭市委副書記、市長鄭人豪在2011年就提出每年至少投入1000萬資金開展人才工作,多次召開會議為專項資金投入和“優秀人才獎”協調籌措資金。今年初他又拍板,汕頭市本級財政投入2000萬元註入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成為建市以來一次性投入人才專項資金的最大單筆資金,後面又追加了500萬元。
  汕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馮玲深有感觸地說,人才工作被放在最重要的議事日程,全市人才環境煥然一新。“1+10”人才政策,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催生的。沒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落不了地。國務院關於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批覆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決策部署,對汕頭髮展的定位,決定了啟動新一輪人才發展戰略的迫切和必要。
  去年以來,汕頭在申報中央、省重大人才專項中喜訊不斷,實現多個“零的突破”——汕頭大學範衠教授入選第十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汕頭大學副校長李丹教授入選首批“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在省“珠江人才計劃”的評審中,汕頭的廣東益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澱粉功能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團隊”和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製電路特種電子化學品創新團隊”入選省第四批“創新創業團隊”;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李湛江入選省第四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在省粵東西北“揚帆計劃”評審中,汕頭共有33個項目或個人入選……
  澳洲團隊辭工來汕,華僑試驗區成人才創業熱土
  相比發展機會多的“北上廣”,汕頭靠什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在很多企業和人才看來,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政策利好和體制創新的空間巨大,送來了人才創新創業的東風。“汕頭拋出的繡球,吸引力非常大!”
  “這裡幹事創業的氛圍讓我選擇留下。”此次獲得500萬元大獎的“傑出人才獎”團隊領頭人李浩,是廣東金明精機公司技術總監,一畢業就來汕頭,娶了一位賢惠的汕頭媳婦,從此安家立業。他說,海濱城市汕頭生態環境優美,房價又不太貴,還有遍地的美食,再加上迎來華僑試驗區獲批的全新機遇,讓海內外人才有了用武之地。汕頭市超聲儀器研究所公司副總經理楊金耀巧妙地把汕頭留住人才的“招數”概括為:事業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和“汕頭媳婦留人”。
  近年來汕頭推動產業佈局優化、發展特色產業群的趨勢,也吸引了不少高層次人才來創業。“海外團隊成員本來要求半年來一次中國,現在把澳洲的工作都辭了,看重的就是汕頭未來發展的機遇。”廣東益德環保科技公司“磨”了四年時間,最終引進澳大利亞的澱粉功能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團隊,該公司董事長王惠群表示,除了完備的薪酬體系和研發經費外,一流的人才還看重能否提供一流的創新平臺以及適應長期事業發展的創新環境。
  “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將成為人才創業的新熱土。”一直關註汕頭髮展的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原副校長陳鴻宇教授說,汕頭人才新政力度非常大,實施效果值得期待,汕頭的“二次創業”振興發展值得期待。
  ?案例
  民營企業如何引來“博士團”
  “我們公司是一家汕頭的民營企業,建成粵東地區首家院士工作站,引進了5位博士、2名博士後,還有6名博士正在申報和審核博士後進站的工作。他們在汕頭工作,狀態相當穩定。”談到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廣東光華科技人力資源中心經理楊永正胸有成竹。
  以一個已在公司工作兩年的博士為例,楊永正跟他聯繫上後,有計劃地請他來汕頭參觀公司的廠區。這位博士回話:“楊經理,你們廠區不錯,項目對接也比較匹配,可是汕頭交通不是很方便,人才活躍程度不夠。”楊永正向他講解了國家、省、市的人才政策以及公司博士後工作站平臺建設的規劃,“本來他已經跟山東那邊的公司簽約了,但最終到汕頭來了。”楊永正說,通過這件事,他認為和高層次人才溝通的時候,談薪酬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情感留人和政策說明。
  楊永正認為,引進人才,要從平臺和機制上下功夫,實行人才激勵機制建設,針對高層次人才要從項目效績、獎金分配、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進行一對一的服務。比如,一個博士生帶著項目來了,他的孩子已經七八歲,公司幫助安排孩子的上學問題,解決後顧之憂。
  南方日報記者 辛均慶 黃學佳 陳楓
  通訊員 汕組
  實習生 李喜翠呂思清  (原標題:老特區打“新僑牌”:向海內外人才“拋繡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v18dvtx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