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得分享-100.01.15-大智組 2011.1.15 心得分享---大智組 組長:張素珍   副組長:呂貞穎  小文殊:沈秀美淑雯師姐: 快樂與否?是我們自己的心,但我們常會忘記此點,外在的得失把自己困死,無法跳脫! 每次想到與別人的愛恨情仇,就像手裡握著一把碎玻璃,午夜夢迴時回想起就瞋,每想一次,就瞋一次,手上的碎玻璃就捏的愈緊,刺傷自己也越深,但對方並不知道,只是多傷害自己而已。 這世若感得不好的眷屬、朋友常跟你作對、傷害你,苦因原來是自己過去所造的因,今世起現形。瞭解了就應放掉這些,重新開始,讓心從「零」出發,這才是正確的道路。不需要抱怨,反而要感恩他幫你消業障,這些不愉快的舊經驗,反而提供我成長的養分,這樣你就寬恕了自己,同時間也寬恕了別人。如果可以這樣想,這樣去做,下一世感得的都是愛,都是圓滿眷屬,無形中就增長智慧,身心愉悅。修瑞師姐: 1、覺得去年末學太「混」,很多功課都沒有努力,希望能在今年認真的「思惟」,更利落地去「提起」與「放下」。 2、學習見到事物的生滅現象的同時,也要看到事物的不生不滅。玉芳師姐: 慈悲的班長在心得分享的課上,設一個主題讓大家討論是很聰明的技巧,避免模糊掉焦距成了〝閒聊課〞,那就耽誤同學研習的時間了。這一次的主題是各選去年及今年建築設計的一個代表字。 2010年我寫了一個「忙」字── 過去一年我奔波於四個道場求法,看似精進,實則是無頭蒼蠅一隻。不想要有「法執」而廣求法,無形中卻也另成一種「我執」與「法執」,煩惱仍持續在燃燒。又因承擔幹部,心常忙於事項未能安住,所以上課就成覆器(走神)、污器(嘀咕),下了課當然就是漏器(健忘)。為何會〝嘀咕〞?因為覺得學多了,慢心也在無形中增長,所學的不同法類就在心中〝打架〞。 「器過」是如此,「六想」當然也是〝相映成趣〞,這個〝趣〞字即是像遊戲,何來〝殷重修〞「療病想」?自己根本不覺有病,生病的都是別人,所以我的「聽聞」就如馬耳東風了。 還好有善知識提點,仍有殘存的覺照力,心知「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現在已〝瘦身〞成兩個道場,我現階段的〝夢想〞是:將二處所學的法義能法乳交融。並慢慢地調整內心的相狀及意樂,希望風狂雨急時,不會把我的夢想吹落,因為在這危脆的夢裡,皆有我喜愛的法及珍視的同行。可是一顆不堅定的心,瞬間無明的風,即可能將其吹滅,那將會飄零至何處呢? 2011年我送給自己一個「慢」字── 「慢」很陌生,因為我是「急驚風」。然密勒日巴尊者的名言是:「慢慢修時快快到」。 《老子》第六章:「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若凡借貸事虛懷若谷,用法鏡來照自己、反求諸己、對境不著意,人事境界流轉再流轉,我保持觀照再觀照……,不快、不急、不猛,應較能「綿綿不絕,若存若亡」,如此「用而不勞」,則庶幾可以「用之不勤」,學法應當慢才能久安吧!〝勤〞同〝竭〞也。 阿姜查在《靜止的流水》中問道:「你曾見過靜止的流水嗎?」 「靜止的水,看過;流動的水,看過;可是靜止的流水呢?你見過嗎?」 修行是要〝除〞去所有一切,而不是要〝得〞到一切,快、急、猛如何平靜?慢功裡出細活啊!洶猛的浪濤激起的是混濁的泥沙,智慧不在那裡。我們所需要的已經在當下了,在這裡,在清淨的如來藏中,佛陀是如此教誡的。 道理是略知一二,然等流習氣不佳又續流強猛,仍是憶持不住。聖嚴師父曾感慨地說過:「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卻這麼多。」的確,還有「得過且過」這四個字是這麼的好,為什麼以前都當作負面名詞呢?「完美主義」並不是一個好思想,只會給自己過多的壓力,久而久之,彈性就疲乏了。 什麼?您說我地掃不乾淨,拿掃把的姿勢很怪異? 哎~「得過且過」就好了! 什麼?您說我文章寫太長了、太佔版面了? 喔~歹勢~偶偶 偶已經儘量折中了耶! 研討時間每人約只有2~3分鐘,無法暢所欲言、也無能有更深刻的票貼思惟,您或許可以考慮把心得寫下來,較完整的文章亦可投稿「筆耕組」,這樣筆耕組組長就不會「頭抱著燒」、也不會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窘了,法布施之外也有助人之樂。 什麼?您說「得過且過」就好了? 抱歉!這裡並不適用。淑慧師姐: 小時候,跟著大人上教堂望彌撒,稍長好朋友經常說道傳福音,礙於人情偶而也去教會聽聽教友們說些甚麼,人生的道路上彷彿一直不乏宗教熱忱的朋友牽引,陸續接觸各門宗教,只是不知為何始終踏不進任何宗教殿堂。 或許~~~自己是個與耶穌瑪利亞佛陀菩薩上帝無緣的平凡人吧!~~~~~我那麼認為直到有一天,好朋友熙,發媚兒問我是否有興趣參加假日佛學班?每周六上一次課全程免費,全期四個月,有接駁車接送,目前還算空閒的我,一聽~~~興趣大發,立刻報名,原因是突然想認真好好聆聽佛法內涵,如此簡單無所求的念頭罷了,我~~~~~終於進了圓光佛學院,開始接觸佛法。 人生的際遇,其實很難解釋,當年自認為沒有佛緣的我,怎料有如此機緣與芸芸眾生齊聚一堂,聆聽無遠弗屆的無邊佛法,真是不可思議!順應自然無違的生命義理,隨緣自在,無欲無求的生活態度,佛陀自然來到生命課題裡,除了珍惜佛緣,夫復何言? "活在當下珍惜擁有"是自己對未來一年自我的期許,尚望各位大德亦能如是觀,如是思,如是支票借款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v18dvtxw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